文化衫厂家
您的位置:首页 » 文化衫厂家 > 正文

90后卖文化衫月入580万!

 
作者: 王定制 时间:2018-04-26  文章来源:文化衫厂家

晚上11点半的大学生创业园,空空荡荡,灯光渐熄。窗外传来车水马龙的声音,X楼X室内也慢慢安静,几间办公桌拼凑的“通铺”上面,躺着几个小伙子,隐隐有对话声传来:

“我要像乔布斯一样,以后做改变世界的事。”

“我希望以后在成都买套房给我父母住,然后在那里安家。”

“我想在30岁那年环球旅行,前提是实现经济独立。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这是2014年下半年发生在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园最常见的一幕,对于苏超超和他的创业小伙伴而言,也是最刻骨铭心的经历。

“我想在30岁那年环球旅行,前提是实现经济独立。”这是属于苏超超的梦想。

这个出生于1992年,仍在武汉理工大学读研,目前已创业3年,获得了300万风投的年轻CEO,他相信自己的事业在30岁时已足够稳定。“创业是提高社会阶层最快的方式,没有之一”,他解释了一句,脸上带着自信的笑。

从线下团购到校园定制 大学生团队月入近50万

苏超超对于自己的自信,并非没有缘由。

“大一时我曾制定三个目标:大学期间,自己养活自己;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十大风云学子;在毕业之前,能够自己开汽车回家。这三个目标我都实现了。”苏超超在给内部员工的信中写道。

此时,距离他进入大学已经过了4年,距离他萌发创业想法3年。

大二的一天,正在浏览网络新闻的苏超超看到了一则关于红桃K副总裁解砾早前卖内衣创业经历的报道,这激起了他对创业的兴趣。考试拿过班级第一,在学生会“混”得风生水起的苏超超渴望更多的历练。

那时,团购网站非常火热,于是他招募校园团队做起了针对理工校园内的线下团购。第一次尝试是卖自行车,针对在新学期开始时学生的需求,一次就净赚了4000元。当时他们每个月做一到两次团购,少则盈利几千元,多则上万元。几次项目之后有了一些积蓄,他不再满足只在一个学校做团购。选择在外租赁办公室,组成了多个项目组做起了面向大学生的多元化生意。

不过,由于盲目扩张业务,业绩不佳,团队成员人心浮散。2013年女生节那天,他通知团队成员开会时,原本二三十人的团队,包含他在内,只来了六个人。“通过这件事情,我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。”后来,这六个人成为了他最初一批合伙人。

他改变方向,把业务确定在服装领域的C2B定制,并且通过定制网络串联线上线下的业务。正好遇上毕业季,卖了近2万件文化衫,仅2013年5月近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达到了近50万元,一度成为当时媒体的焦点。

三位合伙人退出现“致命危机”

公司“几乎快要倒闭”

然而,快要进入2014年毕业季时,一个全部都是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团队遇到了“致命危机”。

4月份,他的一位重要合伙人的妈妈突然来到公司,委婉地对他说:“超超,我知道你们在一起创业。但是,他自己希望以后能从政,我想让我小孩考研。”虽然这位合伙人也很依依不舍,但毕竟有着自己清晰的目标,为了整个团队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。双方最终确定了股份回购方案。

毕业季的激荡远不仅如此,在9月份时,另一位核心成员目标是进入华为公司成为一名高干,还有一位要跟随导师去做科研,都相继提出了退出。经核算,三位合伙人的股份退出也需要一笔不菲的回购款。

“为了重新让公司回到正轨上来,很痛苦,但是没办法。”苏超超说,公司因为两个核心合伙人的接连退出,不仅公司业务上收到打击,而且为了收回股份而将几乎所有流动资金用来还钱,陷入了“几乎快要倒闭”的状态。

困窘中打磨“梦之队” 年销售额超400万元

到了2014年下半年,进入大四的苏超超和其他小伙伴面临“双重折磨”。

一方面,创业之路实在“苦逼”,苏超超过上了四处借钱、刷信用卡、甚至找女朋友“接济”的困窘生活。不得不与剩下的几个人白天吃最便宜的套餐、煮面条来节约开支,晚上则挤在公司睡了近三个月“通铺”。

另一方面,团队成员各自面临“诱惑”,难免有些小想法。一位成员的导师力荐其进入BAT等大公司;一位成员收到了两所名校的研究生录取资格;而苏超超自己的老师也为他介绍好工作、保研。

然而,苏超超创业之心似乎一直很坚定。2014年,团中央和团省委领导视察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园,并且参观指导他们公司。那刚好是公司最低迷时,苏超超以此激励伙伴:“如果你不创业,打工多少年才能见到团中央的领导?”

或许是苏超超的激励,对于同样来自中国不同省市小县城的90后小伙充满了吸引力;或许是在一次次夜聊梦想互相鼓励的过程中,“一起睡过的男人们”感情越加坚定。

剩下的团队成员还是放弃了他人艳羡的机会,一起熬过了最艰难的大半年,23万元终于还完了。

随着新加入的两名核心成员日益成熟,业务量稳定,团队更加团结,2014年全年营收超过了400万元。

从文化衫倒逼B2B生产链,欲打造10亿美金级别企业

2015年苏超超的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,至今营收近900万,仅5月份一个月就收入180万,其中文化衫的销售占了大约80%的份额。此后又先后获得了两家机构共300万元的天使投资。7月,苏超超和他的小伙伴们毕业了,公司也从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园搬到了光谷创业街,并在稳健发展中扩大规模,在长沙开起分公司,推出自己的APP。

“一开始我们创业是美国式的创业模式,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,现在我们更加务实,以市场刚需为导向。”苏超超解释,定制业很多人在做,但是没有人做大。苏超超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发网站,企图将原本有些“Low”的团队服装、礼品定制提升格格调;同时,他们通过移动互联网探索建立针对个人的“私人定制”模式,于是他们开发设计了好玩的个人定制APP,企图希望精美又有趣的APP吸引用户购买产品。

但是,几经打磨的APP产品推出后,并没有如预期的效果好。他有些无奈地说:“虽然APP因为趣味性吸引了不少人,但是留存率和下单率太低。”

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,他决定放弃了个人定制,保留原有的B2C定制业务,并转而向上倒逼团体定制的供应链,成为团体定制集成化的B2B服务商。此次深耕,苏超超看重的是市场,“对于团体定制供应链整合的B2B模式,很有机会成长为10亿美金的企业”,他的目标也是三年后成为营业额超10亿人民币,估值10亿美金的企业。

让人不由得联想到,他在给内部员工的邮件里说的话:“我苏超超就是一个雄心万丈的穷小子,目的就是功成名就,衣锦还乡!就像2000年前,刘邦沛县起事争天下,建不世功绩。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?和我一起做拼命三郎,坚持,努力,打天下,衣锦还乡!”

他身上始终保持着一种年轻创业者的激情,而这种激情里似乎又带着着山东汉子的草莽热血。

而生于山东的苏超超如同其他自外乡来到武汉读书的大学生一样,在大学里萌发创业梦,终于落在光谷这边躁动的土地上。从六个人的团队到现在一个拥有三十多员工的创业型公司,面前这个带着皮肤稍黑,带着一副框架眼镜的90后CEO苏超超,谈起创业,言语中始终带着挥洒不尽的豪情。

复制本文地址:http://www.wenhuas.cn/xtdt/223.html